close

外科內科婦產科 糾紛前三名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六年多來受理一千四百五十件醫療糾紛,前三名的科別是外科(包括整型外科)、內科、婦產科,案例千奇百怪,甚至有結核病誤診為肺癌、手術器械留在患者體內等烏龍。

醫改會也發現,一旦發生糾紛或意外,家屬最需要醫療機構「道歉、了解真相」,最常採取的作法是院內申訴,通常在與醫院溝通無效、調解失敗後,才會走上法律訴訟的漫長道路。

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強調,這些糾紛個案是眾多患者、家庭身心煎熬所累積的血淋淋教訓,希望政府、醫界能夠正視。

手術器械留患者體內 超烏龍

醫改會研發組專員呂佳育分析,醫療糾紛最多的科別是外科,包括骨科釘針留在患者體內,手術過程中大量失血、誤傷其他器官,以及術前評估風險低、手術後卻死亡等等,都讓家屬難以接受。

醫療糾紛中的牙科、整型外科部分,由於自費項目多,患者會質疑醫師在治療前未充分說明後續的龐大費用,同時,不管是牙齒矯正、整型美容,經常出現預期與結果落差大,例如隆鼻後破壞臉部比例等。

劉梅君指出,其實有二成三的患者及家屬最希望的是醫療機構道歉,並了解真相,其次才是請求賠償、後續醫療照顧。醫改會董事長張苙雲表示,醫療糾紛往往是三輸局面,醫院賠錢、醫師被犧牲開除、病家無法得到真相,其實,醫療院所如願誠心溝通,便可節省社會成本。

民眾若遇到醫療糾紛,最需要的就是醫療諮詢,協助釐清問題、病歷諮詢及鑑定,醫改會已印製「醫療爭議參考手冊」,開放免費索取。

民眾也可點選醫改會網站:http://www.thrf.org.tw/,(○二)二七四一七六五九。

[陳彥朋醫師的讀後心得]

       醫療糾紛往往會對醫師及患者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賠錢事小、心裡創傷事大"。為了讓您在矯正過程中能安心,個人有幾點建議提供給大家參考:

       1.治療前與醫師確定您的治療計畫(treatment plan)、所使用的裝置與所需所有費用(total fee)(是否有外加項目?例如頭套骨釘及矯正器脫落時重黏的費用)。矯正為自費的醫 療項目,所以務必確定您所付出的金額並經雙方確認(經簽名認定最好)。

       2.確實及精確地表明您的主述(chief complaint)-即所希望達到的治療效果或改善之處。這是最常造成糾紛的項目!醫師畢竟不是上帝而且矯正醫師的能力僅限於改善口唇部位的外型變化(除非配合正顎手術或其他整形項目)。我們真的不能保證任何於您的期待完全符合的外型變化(而達到良好的咬合是一定要做到的!這是矯正醫師的基本功!)。所以若您有改變外型的計畫或需求,必須清楚地表達給您診療的醫師知道並與其溝通討論。

       3.盡量能按照時間回診及配戴相關裝置。由於現代人往往太過忙碌,總覺得把治療交給醫師即可,但矯正治療是離開診所後"仍在持續進行、作用的醫療"。所以若有裝置脫落或使用不當都會影響治療結果!所以當醫師有交代需要配合的項目(戴頭套、掛橡皮筋...等),可要求醫師說明清楚使用方式並盡力配合,若不能配合使用也須清楚告知醫師,讓他來替您想辦法尋求替代方案。

       4.口腔衛生的維持。矯正中常見的副作用為"齲齒"及"牙周狀況變差",這也是歐美國家醫師常常被告的項目。但關於這點醫師及患者皆需各負一半的責任-醫師需盡到說明及告知清潔的方法並善盡到監督之責;患者必須遵照指示落實口腔衛生的清潔。這樣才能在獲得良好咬合後,並維持牙齒及其周圍組織(牙周)的健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rorth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